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篮球竞彩网-球探体育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学科教育 > >

初中历史教学要善于发现问题

来源::未知 | 作者:篮球比分直播_篮球竞彩网-球探体育 | 本文已影响
     课堂教学中,提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能在课本简单的字里行间针对细节巧妙地提问,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大海中心领神会,如鱼得水。本人根据教学实践过程中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利用导入框发现问题。
        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1课“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中,如果按教材的顺序,先让学生读导入框再了解第一部分衣食住行的变化,有一点逻辑内在联系割裂的感觉。我没有请学生先读导入框,而是请大家先阅读全文后再来看导入框,再提问学生们:“你们觉得导入框的内容与课文哪个部分联系更加紧密?”在学生认真理解课文后,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家一致认为导入框内容叙述的是开封府的商业活动和过元宵节的盛况,与第二部分热闹的瓦子和欢快的节日联系密切,为第二部分主题提供了补充说明材料。从中我们认识到导入框的作用并不是完全的导入它有可能还起到补充说明教材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把它安排在讲课过程的恰当环节。
        二、利用插图发现问题。
        历史插图教学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过去性”这个特点,讲的是过去的事,无法直接看到,也无法再现,教师要使学生有历史的感觉、历史的形象,使“过去”能在学生观念中明显再现,就需要借助历史插图。
        在七年级下册第11课“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中有一段叙述家具的变化,可是并没有相应的插图,有没有其它地方的材料来来说明家具的变化呢?我指导学生到本课和前面学过的课文中寻找,在前一页的《宴饮图》和在第4课“科举制的繁荣”中大家看到了《宋代科举考试》图,观察到高脚的桌子。有的学生提出,在高脚家具普及之前是什么样的家具呢?这问题提得非常好,再引导学生去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大变革时代》中的插图:商鞅舌战群儒图,就可以观察到当时的桌子很矮,人们是跪坐在地上。由此可见,运用两个前面学过的课文插图,学生体会到插图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为课文提供形象材料而且还能印证后面的课文,可见课文的插图设计有一箭双雕之妙。
        三、利用历史地图引申问题。
        挖掘历史地图中的隐性知识,补充完善正文的内容,向学生全面展示历史。由于篇幅限制,历史教材中的课文是极其简要的,一些知识点没有在课文中提到,而是在地图上出现的。从历史插图中挖掘隐含信息并提问,可以引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在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中有一幅插图是《宋代妇女服饰》请学生观察他们的服饰特点后猜一下她们从事的活动,大家都能想到是熨衣服,我追问那么古代不像现在有电源如何来熨衣呢?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言,有的学生已猜到可能是用热的东西比如热水或热的木炭之类。在此基础上补充熨斗的相关资料。当我讲述完后学生骄傲地说:“看来我们中国不但有四大发明还有最早的熨斗也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呢!”在这节课中还有一幅插图《宋代庖厨》从这幅图中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劳动妇女的衣服样式……还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个西瓜。”我紧接着又问:“西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原的?张骞出使西域后?与丝绸之路有没有关系?”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课下自己探索。
      四、从课文的叙述中发现问题。
        如在学习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一课时在元朝的统一标题下面说到“元世祖重视农业:……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还开通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这里最常见的教法是让学生对照隋朝的大运河图,新运河的路线比较直,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教师往往就认为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为什么要南粮北运呢?为什么有了运河还要开通海运呢?为什么元朝后来以海运为主呢?一系列针对文字细节的提问让学生不由得停下往下读的脚步,思考起来。当我点到“苏湖熟天下足”很快有学生马上联系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发言说北方农业生产受到战争破坏,农业生产在南方发展大大超过北方,所以南粮北运。我又追问“北方战乱多人口南迁,南方人口多粮食需要量大,为什么还要往北运,不是北方人口少了,粮食也不需要那么多吗?”学生又一次讨论起来,我提醒大家元朝的都城在今天的北京,位处北方,发展后城市人口众多有四五十万,所以南粮北运。再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由于运河有时因天旱河水太浅,给运输造成了困难,为了补其不足,元政府还开创了规模空前的海运。为什么以海运为主,只需提示学生从海与河的运载量相比较以及是否受季节因素影响,学生就心领神会了。
        五、利用诗词等文学作品来拓展问题。
        文学语言极具风格的逻辑结构和极富想象的表达形式,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时,一讲到李白,大家就情不自禁地背出了《静夜思》,我马上问:“你们可知这其实不是李白的原文?真正传入日本的原诗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全班学生哗然。我指出这是一位日本东京华裔初中生解开了日中版本不同之谜。原来中国现在通用的《静夜思》是明朝在流传过程中为普及诗词而改写,日本表述的则是李白原文。接着我阐述道:有些东西在中国失掉或者改变,反而在日本保留了原样,让中国人重新发现自己的古代文化。比如日本还在使用繁体字,车站仍用汉字古意“驿”,中央行政机构仍用“省”,在行文上,仍沿用中国古代的竖排而非横排,并执拗地追求最具原生态的原文原作,《静夜思》既是明证。唐朝许多古籍、诗书传入日本,保存至今,原始地保存了中国古人的文化趣味。日本一直学习古代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孩子先学中国史,后学世界史。考大学必考《中庸》、《论语》、唐诗,警察考试题甚至包括秦始皇和董仲舒,没有人不知道孔子、李白、杜甫、白居易。”讲到这我话锋一转,“那么我们作为唐朝帝国的后代子孙,有什么理由拒绝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呢?”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带领学生穿行在历史时空中,要把握时机,用设疑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篮球比分直播_篮球竞彩网-球探体育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